乌海: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
介绍乌海市的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引用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的成功案例,掀起非公有制企业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唱主角’的序幕。
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位于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专注于电极糊生产的非公有制企业。走进厂区,能够正常的看到一片繁忙景象。电极糊车间里,冷却完的产品等待包装;发运场内,货车有序进出;化验室内,化验员对产品做理化指标测定。企业副总经理马玺表示,公司生产的阳光牌电极糊广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国内矿热电炉厂家首选品牌。目前,企业客户遍布全国26个省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并出口至俄罗斯、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未来的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助。去年,企业三期项目竣工投产运行,但由于厂区内停车位较少,严重影响了产品运输。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客户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为企业修建停车场,短短3个月完成挂牌、摘地、宗地测绘等程序。如今,停车场项目已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企业物流运输彻底通畅。马玺深有感触地说:“项目落地以来,‘帮办代办’专员就与我们‘绑定’了,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到挂牌、摘地、宗地测绘,每个环节都全程跟进,事事替我们想到前、做在前,让我们省事、省时、省心。”
近年来,乌海市政府持续把高水平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倡树“企业家站C位”理念,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常态化政商对接机制,在非公有制企业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遇到困惑时给予指导,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乌海市不仅出台了《乌海市贯彻〈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等有关政策措施,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给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还在2024年5月挂牌成立了乌海市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委员会和乌海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两个机构通过制定支企惠企“硬措施”,搭建政企“连心桥”,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营商环境、筹资融资、要素保障等明显问题。自此,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在乌海市有了“娘家人”“店小二”。
为给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乌海市全面推行重点投资项目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先后制定出台《乌海市“蒙速办·帮您办”工作运行机制》《乌海市“蒙速办·帮您办”监督评价机制》等文件,推动帮办代办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目前,乌海市共为840家投资公司可以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累计为公司可以提供登记设立、项目备案、施工许可证核发等帮办代办事项1200多件。不仅如此,如今在乌海市,738个事项实现“免证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40项精简至27项,政府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81个和68个工作日。乌海市连续4年荣登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并名列前茅。
去年年底,在乌海市发展改革委与蒙商银行乌海分行举办的“狮城惠企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该市向优秀民营企业家正式推出“狮城惠企卡”。“狮城惠企卡”不仅让民营企业家在就医、出行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还在金融贷款服务方面享受到诸多实惠,切实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
总结乌海市在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的成功经验。展望未来,建议加强完善政策措施与服务机制,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